嵌入维度非常相似,而且模型在每个注意力块中似乎都有相同的组件。根据我的记忆,唯一的区别是偏置项在Llama3.1中不存在。
否则,它们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架构,不是吗?这意味着主要区别在于模型的训练方式。
鉴于Qwen如此轻量级但具有与405B相似的能力,是否有可能进一步微调一个仅用于指令的LLM,使其过度拟合于对话而不是任何文档预测?只是一个响应并接受请求的模型,同时保持与Llama相同的架构和训练方法?
讨论总结
本次讨论主要围绕Qwen2.5和Llama3-3.1的架构相似性展开。评论者普遍认为,尽管两者在嵌入维度、注意力块组件等方面非常相似,但训练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模型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讨论中还提出了是否可以进一步微调一个仅用于指令的LLM,使其过度拟合于对话而非文档预测。此外,有评论者指出,改变架构可能会引发技术挑战和兼容性问题。总体而言,讨论氛围较为技术性,涉及模型架构、训练方法和微调策略等多个方面。
主要观点
- 👍 所有自回归解码器仅语言模型的架构都非常相似
- 支持理由:评论者通过对Qwen2.5和Llama3-3.1的比较,强调了两者在架构上的相似性。
- 反对声音:无明显反对声音。
- 🔥 架构相似但训练方法不同可能是模型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 正方观点:Qwen2.5虽然轻量级,但性能与405B相似,表明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 反方观点:无明显反方观点。
- 💡 可以进一步微调一个仅用于指令的LLM,使其过度拟合于对话而非文档预测
- 解释:评论者提出这一观点,认为这种微调模型将保持与Llama相同的架构和训练方法。
- 🔥 Llama3-3.1架构的优化和构建是基于其特定的架构设计,改变架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 正方观点:评论者暗示了架构改变可能带来的技术挑战和兼容性问题。
- 反方观点:无明显反方观点。
- 👍 Qwen和Llama3.1模型都非常出色,Qwen虽然体积小,但能力强大
- 支持理由:作者推荐大家尝试这两个模型,并提供了一个链接,可以在Hyperbolic平台上以较低成本访问这些模型。
- 反对声音:无明显反对声音。
金句与有趣评论
- “😂 every autoregressive decoder only language model has a very similar architecture”
- 亮点:强调了自回归解码器仅语言模型在架构上的相似性。
- “🤔 因为一切都是为 Llama 3 架构构建和优化的,改变架构会引发很多问题”
- 亮点:暗示了架构改变可能带来的技术挑战和兼容性问题。
- “👀 Qwen 和 Llama 3.1 模型都非常出色。Qwen 虽然体积小,但能力强大。”
- 亮点:作者对Qwen和Llama3.1的推荐,强调了Qwen的轻量化和高性能。
情感分析
讨论的总体情感倾向较为中性,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的探讨。评论者普遍对Qwen2.5和Llama3-3.1的架构相似性表示认同,但对训练方法和微调策略的讨论较为热烈。部分评论者对架构改变可能带来的技术挑战表示担忧,但整体氛围较为积极,尤其是对Qwen和Llama3.1模型的推荐。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微调指令型LLM的可能性及其在对话中的应用。
- 潜在影响:对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的深入探讨可能会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轻量化和高性能模型的开发方面。
详细内容:
标题:Qwen2.5 架构与 Llama3-3.1 的相似性引发热议
近日,Reddit 上一篇关于“Qwen2.5 架构与 Llama3-3.1 相似性”的帖子引发了众多关注,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原帖指出,Qwen2.5 和 Llama3-3.1 的嵌入维度十分相似,每个注意力块的组件似乎也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bias,而据原帖作者回忆,Llama3.1 不存在 bias。并且认为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模型的训练过程。原帖还提出,鉴于 Qwen 如此轻量却有类似于 405B 的能力,是否有可能对仅指令的 LLM 进行更进一步的微调,使其更适用于对话而非文档预测,同时保持与 Llama 相同的架构和训练方法?
讨论焦点与观点分析: 有人指出,每一个自回归解码器仅语言模型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架构。 还有用户表示,因为一切都是为 Llama 3 架构而构建和优化的,改变架构会产生很多问题。 也有人分享道:“我最近一直在研究 Qwen 和 Llama 3.1,它们都非常出色。我发现 Qwen 的能力对于它的规模来说令人惊讶,试验它们非常有趣。如果您正在寻找强大的开源 LLM,我强烈推荐查看这两个模型。您可以在 Hyperbolic 以较低成本访问它们及许多其他模型:https://app.hyperbolic.xyz/models。”
然而,也有用户吐槽道:“这是什么鬼东西?”
在这场讨论中,对于两种模型架构相似性的看法存在一定共识,即认为确实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如何利用这种相似性以及是否应改变架构等方面存在争议。特别有见地的观点是通过实际研究和体验,强调了两种模型的优点和可探索的应用方向,丰富了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来选个表情,或者留个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