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6块GPU组装情况。起因是我买了一块3090显卡,它在我的机箱里放不下,而且我的电源不太好,所以我决定换个主板,然后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跟我妻子说我在升级旧电脑,她可能会注意到电费增加。我正在运行Proxmox系统,将4块3090的PCIE接口分配给一个虚拟机,将2块MI60分配给另一个虚拟机。MI60在与KVM/Qemu配合时遇到了一些大问题,在Proxmox主机上安装了[https://github.com/gnif/vendor - reset](https://github.com/gnif/vendor - reset)(感谢贡献者)之后,我终于让一切正常工作了,还要感谢JustGitting的这个帖子:[https://github.com/ROCm/ROCK - Kernel - Driver/issues/157](https://github.com/ROCm/ROCK - Kernel - Driver/issues/157),因为我是通过这个帖子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我打算找个时间发布这些显卡以及2块3090和2块MI60的性能基准测试。MI60有32GB内存,这很棒,但它的浮点运算能力大约是3090的一半,不过在内存带宽方面两者非常接近。组件方面:服务器主板是ASRock Rack ROMED8 - 2T,花费656美元(易趣);GPU方面,4块RTX 3090分别花费600美元(克雷格列表)、600美元(脸书市场)、400美元(脸书市场)、620美元(脸书市场),2块MI60花费600美元(易趣),GPU总成本2820美元;CPU是AMD EPYC 7282(16核,32线程),花费165美元(亚马逊);内存是256GB DDR4 3200MHz,花费376美元(易趣);电源是2个EVGA 1300 GT(每个1300W),花费320美元(亚马逊);其他组件包括PCIE转接卡花费417.16美元(亚马逊)、ARCTIC Freezer 4U - M CPU散热器花费58美元(亚马逊)、2个Thermalright TL - C12C X3 CPU风扇(120mm)花费26.38美元(亚马逊)、8块GPU的开放式机箱框架花费33美元(亚马逊)、三星990 PRO SSD 4TB花费290美元(亚马逊),其他组件总成本824.54美元,总组装成本5161.54美元。我原以为成本会低于5000美元,但完全没意识到PCIE转接卡会这么贵。有些很便宜,但有三个非常贵,特别是270度版本的,这个版本的角度和长度适合右侧的MI60。电源方面,我原本打算给每个电源使用两个不同的电路,但我发现办公室有一个20安培的专用电路,有两个插座,所以我改用这个电路。如果你使用两个电路,要小心,因为我读到的是它们应该在同一相电上。在美国市场,有两种不同的120V电路,它们组合起来是240V。配电箱里每隔一个断路器就连接到不同的相电上,所以你得仔细弄清楚你的两个电路是否在同一相电上,我的两个电路不在同一相电上,如果我执行最初的计划,就得交换两个断路器,这样才能让最近的两个插座和电路在同一相电上。由于我的两个电源安装在一个机箱里,它们是共地的,我用万用表测量每个电源两个未喷漆的螺栓孔之间的电阻为0欧姆。如果你使用服务器电源,或者多个未安装在同一机箱的电源,可能需要在两个电源之间连接一根地线,否则可能会有接地环路问题。
讨论总结
原帖作者分享了自己的6x GPU构建,包括各组件的成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评论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回应,有的对原帖中的低价硬件购买表示惊讶,有的针对构建中的电源连接、虚拟机使用等技术问题提问或分享经验,还有的表达对原帖的认可与赞赏,整体氛围较为积极,充满技术交流氛围。
主要观点
- 👍 对原帖作者在Facebook找到低价RTX 3090表示惊讶
- 支持理由:[很多人在Facebook难以找到低价的RTX 3090,原帖作者找到低价卡比较难得]
- 反对声音:[无]
- 🔥 询问使用两个VM的理由
- 正方观点:[想要了解原帖作者这种设置的必要性]
- 反方观点:[无]
- 💡 认可原帖具有实用性
- [原帖包含很多有用信息如组件成本、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 🌟 对电源供应器连接和触发方式表示疑问
- [在自己连接电源供应器遇到炸毁问题后,想要了解正确的连接触发方式]
- 🤔 认为原帖的GPU构建配置性能强大,可用于高分辨率游戏
- [原帖的6x GPU构建暗示高性能,可支持16k游戏]
金句与有趣评论
- “😂 LicensedTerrapin: I find amazing that you find 400 usd RTX 3090s on Facebook. All I can find is scammers.”
- 亮点:[表达出在Facebook找到低价RTX 3090的不易]
- “🤔 SuperChewbacca: The reason is that I don’t think CUDA and ROCM play well together on the same system.”
- 亮点:[对使用两个VM的理由给出解释]
- “👀 jonahbenton: Super useful, well done!”
- 亮点:[简洁地对原帖表示认可]
- “😎 SuperChewbacca: I have the cable with the jumper installed on one power supply. I just turn on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main board, power on the switch and then flip the back switch for the other supply.”
- 亮点:[详细介绍电源供应器的连接和操作顺序]
- “😄 a_beautiful_rhind: Riser cables are cheaper if you order from china but they take forever to get here.”
- 亮点:[给出降低硬件成本的一种可能途径及缺点]
情感分析
[总体情感倾向为积极,大多数评论者对原帖作者的构建表示认可、赞赏或对其中的某些方面感兴趣。主要分歧点较少,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向的话题,大家更多地是在分享信息和经验。]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不同GPU在大型语言模型运行中的使用方式可能会引发更多讨论]
- 潜在影响:[对于GPU构建者来说,在硬件选择、成本控制和性能优化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参考和思考]
详细内容:
标题:6x GPU 超强构建引发 Reddit 热烈讨论
在 Reddit 上,一篇关于 6x GPU 构建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用户的关注。原帖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构建经历,从最初购买一张 RTX 3090 引发的升级需求,到最终花费 5161.54 美元打造出包含 4 张 RTX 3090 和 2 张 MI60 的强大系统。该帖子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
帖子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有人对作者能在 Facebook 上以低价买到 RTX 3090 表示惊讶,也有人分享了自己购买显卡的幸运经历。在技术层面,关于 CUDA 和 ROCM 在同一系统中的兼容性、不同显卡的性能表现和优化设置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
有人指出 CUDA 和 ROCM 在同一系统中能良好运行,例如有用户说:“我在装有 Ubuntu 24.04、Cuda 和 ROCM 6.2 的同一系统中使用 2MI60、一张 3090 和一张 3080ti ,没有任何问题,运行虚拟机也很顺畅。”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
在个人经历和案例分享方面,有人提到自己幸运地从矿工那里以优惠价格买到多张 3090 ,还有人讲述了因视觉问题在远程购买显卡时的担忧。比如有用户说:“我患有视觉偏头痛,在高速公路上发病很不安全。我的视力会变成万花筒一样。”
关于有趣或引发思考的观点,有人表示要抵抗水冷的诱惑,也有人期待能在这样强大的配置下玩 16K 游戏。
总的来说,这个 6x GPU 构建的帖子在 Reddit 上引发了一场丰富而深入的讨论,涵盖了从购买经历到技术细节的各个方面,为广大硬件爱好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交流话题。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来选个表情,或者留个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