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 B580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显存(VRAM)/美元的选择之一了,对吧?我不是百分百确定,但假设是这样的话,用大概3个它来组建一个低成本的配置会是什么样呢?5个或更多又如何呢?我研究了下3个的情况,找到了这个:(顺便说下这个资源很棒)。表格包含组件、价格(建议零售价)、注释,组件有处理器AMD EPYC 4124P(149美元,28条PCIe通道)、主板ProArt X670E - CREATOR WIFI(500美元,1个x16插槽可分为x8/x8 + 1个x8插槽)、GPU为3个B580(750美元,每个8条PCIe通道,总共24条)。内存、CPU散热器、电源和存储可能还要300 - 400美元。不过,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最便宜或者最明智的做法,除了二手市场购物这种情况。我对前代工作站硬件没有了解,我是从CPU开始构建的,然后发现我看的那些PCIe通道数量不够就重新开始。而且我选择这个CPU是希望能将部分处理能力用于其他轻量级服务器应用,甚至是一个我的世界服务器。有人有什么见解吗?还有,用5个或更多这种PCIe 4.0x8的GPU组建接近最便宜的配置会是什么样呢?我本想避开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的价格,但可能做不到……顺便问下,有人有或者知道追踪这些组件二手市场价格的好资源吗?
讨论总结
原帖围绕Arc B580展开,寻求构建廉价设备的方案,如3个或5个以上Arc B580构建时的配置情况。评论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包括主板选择是否合理、Arc B580与其他显卡(如A770、3060、3090)在性价比、性能、VRAM等方面的比较,还涉及到一些技术相关的疑问如GPU推理卸载依赖的API以及Arc B580在LLMs中的性能情况等,整体讨论氛围偏向理性探讨。
主要观点
- 👍 不需要昂贵主板,有更便宜的主板可替代。
- 支持理由:如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只需150美元,能正常工作。
- 反对声音:无。
- 🔥 A770相比B580在VRAM/美元方面可能更优。
- 正方观点:A770更便宜且VRAM更多。
- 反方观点:A770存在4GB缓存内存等架构问题影响性能。
- 💡 构建3卡多GPU设置时每个GPU显存至少16GB较优。
- 支持理由:总显存48GB比36GB在运行70B模型上更具优势。
- 反对声音:无。
- 🤔 原帖讨论的结果可能是3090为最佳选择。
- 支持理由:评论者根据讨论得出此结论,但未详细阐述。
- 反对声音:无。
- 😎 B580和3060的VRAM量相同,LLM推理性能相近。
- 支持理由:二者在这两方面数据表现相近。
- 反对声音:无。
金句与有趣评论
- “😂 如果以VRAM/美元为目标的话,A770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更便宜且有更多VRAM。”
- 亮点:直接对比A770和B580在VRAM/美元方面的性价比。
- “🤔 A770 16GB有4GB缓存内存问题,这是一个架构问题,它阻止显卡使用超过4GB的VRAM用于QKV缓存。”
- 亮点:指出A770在架构上存在影响VRAM使用的问题。
- “👀 B580在LLMs方面仅比A770快17%,在游戏方面快约20%,我不会将其归类为在LLM tk/s方面被严重影响。”
- 亮点:通过数据对比B580和A770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差异。
- “😏 我不认为B580比3060好。”
- 亮点:对原帖中关于B580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
- “🤯 那些卡每张750美元?这是3090的价格了。除非你真的想抵制英伟达。”
- 亮点:对Arc B580每张750美元的价格表示质疑。
情感分析
总体情感倾向较为中性,主要是技术交流与不同观点的分享。分歧点在于不同显卡在性价比、性能等方面的比较,如B580与A770、3060、3090的比较。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用户对于硬件性能的需求不同,以及对不同显卡的架构、功能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GPU推理卸载所依赖的API以及在大型语言模型运行时的支持情况可能会引发后续讨论。
- 潜在影响:对硬件爱好者在选择显卡、构建系统时会产生参考价值,也可能影响相关硬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详细内容:
标题:围绕 Arc B580 的成本效益配置讨论在 Reddit 上引发热议
近日,Reddit 上一篇关于 Arc B580 的讨论帖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原帖探讨了以 Arc B580 为核心的低成本电脑配置方案,在假设其是高性价比 VRAM/$选择的前提下,思考围绕 3 个甚至 5 个以上该显卡的廉价组装方式。原帖还分享了自己初步研究的 3 个显卡配置,并附上了相关资源链接(Bless this resource btw) 。此帖获得了众多点赞和评论,引发了大家对配置方案的热烈讨论。
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人认为如果只有 1 个 x16 插槽和 1 个 x8 插槽,完全有比 500 美元更便宜的主板选择。比如任何标准的 AM5 主板就可以满足需求,像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只需 150 美元,具有 x16 和 x4 插槽。 对于插槽转换和速度平衡的问题,有人提出疑问,比如 4.0x8 与 5.0x4 之间的转换以及性能影响。有人解释 4.0x8 与 5.0x4 在速度上等效,但无法直接转换,若将 4.0 卡插入 5.0x4 插槽,速度将变为 4.0x4。 在显卡性能方面,有人认为 A770 16GB 存在 4GB 缓存内存问题这一架构缺陷。也有人认为 B580 相比 A770 在 LLM 方面仅快约 17%。 对于配置选择,有人建议在多 GPU 配置中,每个 GPU 至少要有 16GB VRAM,还有人认为考虑价格因素,Arc A770 是更实惠的选择,也有人觉得 B580 不如 3060。 有用户分享道:“作为一名硬件爱好者,我之前在尝试多显卡配置时,就因为插槽和速度的问题吃了大亏,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
讨论中的共识在于大家都在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配置方案。特别有见地的观点是有人指出在考虑显卡配置时,不能只看价格和性能,还要考虑实际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这场关于 Arc B580 配置的讨论充分展示了大家对于硬件选择的深入思考和不同见解,为有相关需求的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思路。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来选个表情,或者留个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