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链接

无有效内容可翻译(仅包含一个图片链接)

讨论总结

原帖由阿里巴巴集团Qwen团队技术负责人推荐阅读Anthropic博客并投资agent相关内容。评论者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对agent概念的探讨,包括与workflows的区别、不同人和公司的定义差异、是否真正自主等;二是对投资的看法,部分人表示不会投资,有的则对原帖中“投资”的含义表示疑惑;三是对agent相关概念在商业营销方面的质疑,认为存在营销话术、为高价售卖而定义界限等;四是从使用体验上对agent表示不认可,如输出质量低等。总体氛围上存在多种观点碰撞,反对声音较明显。

主要观点

  1. 👍 不同人和公司对“agents”定义不同
    • 支持理由:评论者从Anthropic的博客内容出发,发现不同主体定义有差异。
    • 反对声音:无
  2. 🔥 Anthropic对“agents”的定义有些模糊
    • 正方观点:评论者表示通常对Anthropic的博客印象不错,但这个定义自己觉得模糊。
    • 反方观点:无
  3. 💡 “agents”和“workflows”都受代码路径和工具限制
    • 解释:评论者通过分析两者特性得出此观点。
  4. 💡 不会进行投资
    • 支持理由:认为已有足够风险资本投入类似项目。
    • 反对声音:原帖未明确投资只是资金投入,可能包括其他投入方式。
  5. 💡 使用半自动化工作流与自己协作比使用代理更省力
    • 解释:评论者从自己尝试代理后对输出质量不满得出此结论。

金句与有趣评论

  1. “😂 At Anthropic, we categorize all these variations as agentic systems, but draw an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distinction between workflows and agents:”
    • 亮点:这是引出Anthropic对agent和workflow区分的关键句子。
  2. “🤔 It’s interesting seeing people and companies define agents so differently. I’m usually impressed by Anthropic’s blog posts but this particular definition is a bit too vague in my own opinion.”
    • 亮点:表达出对不同定义的看法以及对Anthropic此次定义的态度。
  3. “👀 Like 99% of this "AI" business, the line is wherever you want it to be to better sell your product.”
    • 亮点:揭示AI领域可能存在的营销手段。
  4. “😂 I tried getting into agents in early 2024, and I just didn’t like the result of the agentic autonomy; I felt like the quality of my outputs were lower.”
    • 亮点:分享个人使用代理的体验。
  5. “🤔 If AIs were better than they are, they’d be worth more.”
    • 亮点:简洁表达对AI价值与发展程度关系的看法。

情感分析

总体情感倾向偏负面和质疑。主要分歧点在于原帖推荐阅读和投资的合理性。可能的原因是评论者们从不同角度如投资风险、概念的理解与定义、实际使用体验等来考虑,发现原帖的推荐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认为是营销话术、概念模糊、没有看到实际成果等。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agent概念的进一步澄清和规范,以及如何准确衡量其价值。
  • 潜在影响:如果agent概念能得到更好的澄清,有助于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如果关于营销话术的质疑声持续,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推广策略。

详细内容:

标题:关于“代理(agents)”的热门讨论

在Reddit上,一篇由阿里巴巴集团Qwen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发表的帖子引发了热烈讨论。帖子中推荐人们阅读Anthropic的博客以深入了解“代理”的真正含义,并表示今年应尽可能对其进行投入。此帖获得了众多关注,评论数众多。

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代理”的定义和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探讨。有人从Anthropic的博客中指出,“代理”的定义存在多种方式,比如有的将其视为能长时间独立运行、用各种工具完成复杂任务的完全自主系统,有的则认为是遵循预定工作流程的更规范的实现。同时也有人认为Anthropic对“代理”的定义有些模糊。

有人认为,“代理”和“工作流(Workflows)”的区别在于“代理”能动态地主导自身流程和工具使用,控制任务完成方式,而“工作流”则是通过预定义的代码路径来协调LLMs和工具。但也有人提出,两者其实都受代码路径和可用工具的限制,只是“代理”有更多选择路径的灵活性。

还有人将其类比为工作中的不同角色,如实习生严格遵循指令类似于“工作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能自主选择工具和路径则类似于“代理”。

也有人指出,“代理”能创建自己的工作流完成任务,具有多用途性,但缺点是难以测试、不可预测且不可靠,而“工作流”则更易于观测和改进。

有人认为,“代理”要像新员工一样通过重复学习,其生成的工作流要根据当前情况评估和修改。有人甚至预测2025年是“工作流”之年,2026年是“代理”之年。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营销话术,很多所谓的“代理”并非真正的代理,只是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定义的模糊概念。

同时,一些用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比如[SomeOddCodeGuy]表示曾尝试“代理”但不喜欢其自主性导致的输出质量低,还是觉得“工作流”在解决问题和编码方面更好。

总的来说,关于“代理”的讨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家对其定义、应用和价值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代理”到底是具有真正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还是只是一个被过度营销的概念?这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