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链接

讨论总结

该讨论围绕着使用机架式机箱容纳多于2个GPU展开。参与者分享了自己使用不同机箱(如Inter - Tech 4W2、chenbro RM41300G、Silverstone的Rm52和Rm600、Supermicro SC747等)的经验,涉及机箱的可改造性、GPU的容纳数量、主板放置方式等。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技术方案,如3D打印支架、oculink/转接器的使用,还有水冷对于多GPU散热的优势等内容。

主要观点

  1. 👍 如果有隐私和空间且无猫,可选择开放式框架
    • 支持理由:适合特定环境需求
    • 反对声音:无
  2. 🔥 因已有机架所以选择机架式安装
    • 正方观点:已有设备所以选择
    • 反方观点:无
  3. 💡 使用3D打印支架和特定电缆来实现容纳多个GPU
    • 支持理由: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案
    • 反对声音:无
  4. 👍 水冷可实现多GPU的最佳密度
    • 支持理由:能在机箱内容纳更多GPU
    • 反对声音:有人因害怕而不敢尝试
  5. 💡 机架式服务器风扇通常很吵,很多人不在家使用
    • 解释:从实际角度阐述了机架式机箱在家庭使用场景下的劣势

金句与有趣评论

  1. “😂 segmond: if you have privacy/space, no cats, go open frame.”
    • 亮点:幽默且简洁地提出一种在特定条件下的选择
  2. “🤔 barnett9: Gotta be rack mount because I already have the rack.”
    • 亮点:基于已有设备做出选择,比较实际
  3. “👀 Rich_Repeat_22: Just a thought…Only needs a 3d printed bracket and riser PCIe4 cables.”
    • 亮点:提出创新的技术方案
  4. “😎 cookinwitdiesel:If you want a lot of GPU, water - cooling unlocks the best density :)”
    • 亮点:指出水冷对于多GPU配置的优势
  5. “😏 barnett9:I’ve been thinking about it, but water scares me lol”
    • 亮点:表达对水冷既感兴趣又害怕的心态

情感分析

总体情感倾向为中性,主要分歧点较少。大多数评论者都是在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或者提供一些技术方案,没有明显的争论。可能是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技术向,大家更多是在交流信息,没有太多主观情绪的介入。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3D打印技术在多GPU机箱安装中的应用可能会引发后续讨论。
  • 潜在影响:对于想要构建多GPU系统的用户在机箱选择、散热方案等硬件配置方面有参考价值,可能会影响相关硬件市场的需求。

详细内容:

标题:Reddit 上关于多 GPU 架装案例的热门讨论

在 Reddit 上,一个题为“Anyone using a rack mount case for >2 GPU’s”的帖子引发了众多关注。该帖子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主要围绕着多 GPU 架装案例展开讨论。

讨论焦点与观点分析:

有人认为,如果有足够的隐私和空间,且没有猫捣乱,可以选择开放式框架。还有人表示因为已经有了机架,所以必须是架装,甚至考虑过用铝型材自制,但不确定机架安装耳是否需要定制,且对 3D 打印的安装耳不太放心。也有人提到了通过 oculink/risers 到机架上方的想法。

有用户正在使用 Inter-Tech 4W2 挖矿机箱,并详细介绍了其特点和安装方式,还提供了相关产品链接。还有人使用的是 chenbro RM41300G 机箱,并分享了使用体验。

有人提出只需 3D 打印支架和 riser PCIe4 线缆的有趣想法。也有人认为对于那种风格的风扇,这是个有意思的主意。

有用户提到 Silverstone Rm52 和 rm600 机箱,称可以安装 3 个但装不了 4 个,建议选择开放式框架或加密风格。

有人表示 rack mount 服务器的风扇通常声音很大,所以很多人在家用时会避免选择。

有人通过 3D 打印风扇风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人认为 GPU 间距对于有效冷却很重要。

有人最喜欢 Supermicro SC747 机箱,分享了其运行配置。

还有人提到如果想要大量 GPU,水冷能实现最佳密度,但也有人对水冷感到担忧。

在这场讨论中,大家对于多 GPU 架装机箱的选择和使用经验各抒己见,既有对不同机箱优缺点的分析,也有独特的改造和优化思路。而关于机箱散热和安装方式等问题成为了讨论的重点和争议点。

总之,这场讨论为那些对多 GPU 架装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