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配置为9900X、X870、96GB 5200MHz CL40、Sparkle Titan OC版、技嘉游戏OC版。Ubuntu 24.10默认的AMD和Intel驱动。使用Flash Attention进行基准测试,分别对Mistral - Small - 24B - Instruct - 2501 - Q4_K_L.gguf和Meta - Llama - 3.1 - 8B - Instruct - Q5_K_S.gguf模型在A770和9070XT上进行测试,列出不同类型(pp512、tg128)下的结果。之后发现不使用Flash Attention有更高性能,并列出9070XT不使用Flash Attention时对上述模型测试的结果对比。
讨论总结
原帖给出A770与9070XT的基准测试数据,评论者们围绕这个测试展开多方面的讨论。话题涉及到测试时使用的后端,如有人询问是否为Vulkan后端;不同系统(Windows和Linux)对性能的影响,有观点认为A770在Windows下运行比Linux下好是因为驱动的差异;还有针对不同硬件(如Intel Arc、AMD)的性能优化建议,像推荐IPEX - LLM SYCL作为Intel Arc的后端,推荐AMD使用HIP后端等。此外,也有对原帖测试结果意义的质疑以及关于特定硬件性能差、高闲置功耗等问题的讨论,整体是一个专注于技术交流的讨论氛围。
主要观点
- 👍 询问测试使用的后端是否为Vulkan
- 支持理由:[想了解测试环境,以便更好地评估测试结果]
- 反对声音:[无]
- 🔥 反驳Intel在Vulkan下速度不快的观点,认为是Linux系统导致
- 正方观点:[给出Windows和Linux下A770使用Vulkan的性能数据对比]
- 反方观点:[之前有人指出Intel在Vulkan下速度不快且ipex > sycl > vulkan]
- 💡 推荐IPEX - LLM SYCL作为Intel Arc的后端
- 支持理由:[是针对Arc GPU最优化的引擎,数据显示其性能优势]
- 反对声音:[无]
- 🌟 强调后端对于AMD和英特尔测试的重要性
- 支持理由:[不同后端会影响测试结果,推荐了AMD和Intel Arc各自适用的后端]
- 反对声音:[无]
- 🤔 没有Intel IPEX时原帖基准测试结果意义有限
- 支持理由:[给出自己在特定模型和设置下的基准测试数据]
- 反对声音:[无]
金句与有趣评论
- “😂 Intel is not fast yet with vulkan.”
- 亮点:[直接表达Intel在Vulkan下的速度情况,引发后续关于系统对性能影响的讨论]
- “🤔 For intel : ipex > sycl > vulkan”
- 亮点:[提出Intel在不同后端下的性能排序,为讨论提供了基础观点]
- “👀 That’s not true. The problem is he’s using Linux. Under Windows the A770 using Vulkan is 3x faster than it is under Linux. It’s the driver. The Windows one is the SOTA. The Linux one lags.”
- 亮点:[反驳之前观点,用数据和理由阐述系统对A770性能的影响]
- “💥 I recommend using IPEX - LLM SYCL as the backend for Intel Arc as that is the most optimized engine for the Arc GPUs.”
- 亮点:[明确给出针对Intel Arc的后端推荐及理由]
- “😉 For AMD, the HIP backend is usually the best.”
- 亮点:[给出AMD适用的后端推荐]
情感分析
总体情感倾向为中性,主要是围绕技术问题进行理性讨论。分歧点在于Intel在Vulkan下的速度情况以及原帖基准测试结果的意义等方面。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不同的测试环境、硬件配置以及对不同后端的理解和应用不同。
趋势与预测
- 新兴话题:[可能会进一步探讨不同硬件在更多特定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如在特定模型或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 潜在影响:[有助于相关硬件使用者在进行类似测试或使用时选择更合适的后端和系统,提高硬件性能]
详细内容:
标题:A770 与 9070XT 基准测试在 Reddit 上引发热烈讨论
这篇在 Reddit 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帖子,围绕着 A770 与 9070XT 的基准测试展开了深入探讨。原帖中详细列出了各种测试环境下的性能数据,包括不同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以及后端配置等。此帖获得了众多点赞和大量评论,引发了关于这两款显卡性能表现的多方面讨论。
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同后端和驱动对显卡性能的影响。有人指出,对于英特尔,ipex > sycl > vulkan,例如在 llama 8B Q4_K - Medium 模型下,ipex 的性能表现最佳。还有人认为,在 Windows 系统中,A770 使用 Vulkan 的性能比在 Linux 系统中快 3 倍,问题在于驱动程序,Windows 的驱动是最新的,而 Linux 的则滞后。
有用户分享道:“从我的 A770(较旧的 Linux 驱动和固件)来看,性能差距明显。比如在特定模型和配置下,数据表现为……” 还有用户表示:“我的 A770 在 Windows 系统下,配合最新的驱动和固件,性能数据如下……”
同时,也有用户提到 SYCL 在提示处理方面目前仍然更快。另外,一些用户还分享了相关的优化方法和链接,比如有人提供了便携式 llama.cpp 的链接:https://github.com/intel/ipex-llm/blob/main/docs/mddocs/Quickstart/llama_cpp_quickstart.md 。
讨论中的共识在于大家都认为后端和驱动的选择对显卡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有见地的观点如关于不同系统下驱动性能差异的分析,丰富了整个讨论。但关于究竟哪种后端和驱动组合是最优的,目前仍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这次关于 A770 与 9070XT 基准测试的讨论,为大家深入了解这两款显卡的性能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视角。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来选个表情,或者留个评论吧!